绝路逢生 | |||||
|
|||||
绝路逢生
刘 继 华
抗日战争时期,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,致使大片国土沦丧,日本侵略者到处烧杀抢掠,中原大地战火纷飞,祖国同胞妻离子散、家破人亡,处在水深火热之中。
我祖藉河南,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下,我成了一个孤儿,小小年纪就随大批难民西逃,被当时宝鸡难民儿童保育院收养。
1946年5月的一天,一位高鼻子,蓝眼睛的外国人来到保育院看望儿童,张玉珩教师对我说:“这就是艾黎先生,他是专为难民娃娃募捐的?!卑弦唤C啪捅唤淌屯乔兹鹊赝磐盼Я似鹄?。艾老仔细地看了我们的食堂、宿舍、教室和文体设施,问长问短,问这问那,还送给了学校一批衣物和钱财。艾老和蔼可亲,平易近人,初次见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艾老走后不久,保育院便因没有经济来源,无依无靠,无法生存下去了。有一天,张玉珩教师问我:“保育院快要解散了,你到哪里去?”我说:“父亲被日本人杀害了,母亲饿死了……举目无亲,我无处可去!”张老师为我今后的生存担忧。时隔不久,保育院真的解散了,我真是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。正在这时(1946年7月),艾老得知保育院解散的消息后,派专人专车来到宝鸡,把我和其他10多位同学接到了甘肃山丹县,我们绝路逢生了!
经过长途跋涉,约一周的艰苦行程,我们终于到达了山丹培黎工艺学校。刚到学校,艾老便亲自接见了我们这些穿着破烂不堪、天真无邪的孩子,马上叫总务科安排了吃住,给我们换上了新衣裳。经过短期的教育,把我们分配到各个班级进行正规学习。有了归宿,大家高兴得跳了起来。
当时我被分配到总库与其他几位同学管理全校物资设备。我们遇到的困难是不认识物资和设备上的外文,也不知道它们都是干啥用的。艾老就亲自给我们讲解它的名称、性能、用途和使用保养方法。
1946年,学校卫生室只有3个人(一名是葡萄牙人叫马奎斯)工作,由于学校不断发展壮大,卫生室已不能满足教职员工和学生看病的需要,加之何克先生因患破伤风病故,使艾老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,他决心艰苦奋斗、自力更生,建一所工合医院。他带领我们劳动建院,在国际友人大力援助下,经过一年多的筹建,一所小而全的医院诞生了。医院分内科、外科两大科,设立了门诊部、手术室、化验室、X光室等。后来艾老又通过与新西兰海外救济总署联系,新西兰派高级医师司宾塞和他的夫人巴巴拉到学校医院工作,并带来了大批先进医疗设备和药品器材。这时医院医务人员不足,艾老叫我到医院学习,我说:“我啥都不会,啥都不懂?!卑锨浊械馗宜担骸八敬蠓蚴且晃桓呙饕绞?,只要你肯学,他会耐心教你的?!惫嫒绱?,司大夫治学严谨,工作认真,他一方面给我们讲医学基础理论知识,同时带我们到门诊、病房给病人看病,理论联系实际。我们干中学、学中干,这样学得懂,记得住,用得上,提高很快。同学们都风趣地称我们为“小大夫”。这实际上是艾老提出的“创造分析,手脑并用”的教育思想得到很好贯彻的结果。
艾老为了使医院办得更好,又发动师生自己动手、因陋就简,自制骨科病床、小夹板,上山采集中草药、生石膏等,加之司大夫医德高尚、医术高超,使医院颇有名气。门诊部每天病人多达150~200人,附近县城如武威、永昌、张掖、高台、酒泉等地的老百姓也纷纷前来就医,从而使我们在实践中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,也为以后医术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1949年9月,山丹县全城人民上街游行,载歌载舞,欢庆解放。一天,我突然得了急性脑膜炎,昏迷了几天不省人事。司大夫和其他医务人员昼夜抢救治疗;艾老在百忙中,抽空亲自到医院看望我,并再三嘱咐:“要安心治疗,好好养病。”对我关心备至,使我终生难忘。司大夫高尚的医德我也始终做为榜样效仿。
1973年7月,艾老到甘肃玉门油田考察工作,把山丹培校10多名校友叫到他的身边,询问我们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的情况。在那“史无前例”的年代,艾老本人也受到很大冲击,但他还劝我们要正确对待,使我们很受教育。艾老鼓励我们要好好工作,全心全意为石油工人服务,临走时还与我们合影留念。 |
|||||
|
白求恩精神研究会 京ICP备16027503号
电话:010-82089470 地址:北京西四环中路59号
邮编:100039 E-mail:byh931111@163.com
网络技术信息中心:北京国钜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907B 邮编:100191 邮箱:contactus@guojustar.com